《詠廿四氣詩·驚蟄二月節》
唐·元稹
陽氣初驚蟄,韶光大地周。
桃花開蜀錦,鷹老化春鳩。
時候爭催迫,萌芽互矩修。
人間務生事,耕種滿田疇。
驚蟄,又名“啟蟄”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。如元稹詩中所描寫的那樣,時至驚蟄,陽氣上升,氣溫回暖,是萬物生長的好時光。中國勞動人民自古把驚蟄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。
春雷驚百蟲,萬物始生長。這首詩對驚蟄三候中的其中二候進行了描寫,分別是桃始華和鷹化為鳩,另一候則是倉庚鳴。由此可見,驚蟄正是一年中春意盎然之時。
2023年3月5日驚蟄前夕,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結合“華蹤醫跡——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”,成功舉辦了“陽和啟蟄萬物春”系列活動的第二期活動——“理氣雅食——品僑鄉瑰寶新會皮”。驚蟄時節正是冬春季節交替時,乍暖還寒,氣候干燥,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。此時飲食應多平淡清溫,順應肝氣,而適量食用陳皮可疏肝理氣、健脾養胃。
陳皮是一味中醫藥材,深得海內外人民喜愛,特別對于海外僑胞來說是生活必備之物。為讓公眾更好感受中醫藥文化之美,本場活動以探尋陳皮文化為內容,設計了識陳皮、聞陳皮、嘗陳皮等環節,通過多角度認知陳皮文化,增進對于中藥文化的了解,以迎萬物復蘇。
活動在“華蹤醫跡——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”的講解聲中拉開序幕。
在參觀展覽后,北京廣東五邑僑鄉海外聯誼會秘書長黃建華以最近的熱播劇《狂飆》為切入點,向在場參與者介紹新會陳皮的歷史、功效、文化等內容,帶領大家一起探尋陳皮的文化傳承。北京廣東五邑僑鄉海外聯誼會吳冰燕老師現場示范如何煮陳皮水,如何用嗅覺與味覺的方式品鑒不同年份的陳皮。
參與者與老師積極互動交流,通過深入探討陳皮文化,增進自身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。在品陳皮水、紅豆沙,嗅陳皮香的感官體驗過程中,他們也親身感受到陳皮的藥食同源的文化魅力。
本次活動反響熱烈,通過僑鄉及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分享,不僅激發參與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,使其切實感受到僑鄉特產——新會陳皮的獨特魅力,也增進他們對僑鄉及僑鄉文化的了解,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及華僑文化的保存與傳承。